专家谈英雄金笔厂股权转让:老品牌国企改革不易

2013年05月09日07:19  解放日报

  本报记者 丁波 刘锟

  春暖花开,柳绿草长。老品牌“英雄金笔”,刚刚从冬日的那场 “风暴”中缓过气来。

  从去年11月到今年2月,英雄金笔厂挂牌转让部分股份受到社会高度关注,引发对国有资产流失的误解和质疑。重压之下,历经近2个月的等待和沟通,英雄集团没有等到适合的受让方,最终停止了股权转让交易。

  “谁人相惜英雄心”——这是普陀区国资委曾传给记者的一份材料的标题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作为上海老品牌的代表之一,“英雄”能否重振昔日雄风,通过改制走出困境,对各类“没落贵族”式的老品牌都具示范意义。然而,从英雄部分股权转让所遇的“进进退退”波折来看,老品牌的复兴,常常举步维艰。

  专家表示,老品牌国企由于承载过重的历史包袱和社会期望,改革创新实为不易,这既需要相关各方大胆创新开拓,也期待社会各界给予包容和理解。

  “过度关注”引发转让“流产”

  外界对股权转让标价的曲解,至今仍让英雄集团甚为无奈。不少知情人表示,舆论压力是导致此次股权转让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  去年11月19日,上海英雄(集团)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招标,底价250万元转让生产英雄金笔的上海英雄金笔厂有限公司49%股权。公告中明确表示,本次49%股权转让资产,不包括该企业现址祁连山路127号房地产,也不包括集团持有该企业现使用的全部“英雄”、“博士”等中、英文字和图案商标。

  按照原有设想,“51%的股权在手里,也保证了对企业的控制,商标权不转让,能让‘英雄’沿着本来规划的方向发展”,集团董事长史惟康表示。由于当时股权转让涉及金额较低,英雄集团事先没有邀请媒体说明情况。

  然而,一纸转让公告出炉后,引起高度关注。随即有媒体质疑“英雄钢笔250万转让49%股权而公司总资产曾超7亿”,认为英雄此举涉嫌“贱卖”。一时质疑、讨伐之声不绝于耳。

  对此,英雄集团大呼冤枉。这次挂牌转让的是英雄金笔厂的部分股份,仅相当于英雄集团下面的“一个生产车间而已”,250万元的挂牌价也不到集团资产总额1%。集团副总经理潘宏介绍,除去厂房和商标,权威部门对英雄金笔厂的评估显示,截至去年7月净资产约208万元,49%的股权转让挂牌价应为100万元出头,所以说还是溢价挂牌。然而,由于近年来英雄集团发展不快,外界容易混淆“英雄金笔公司”与“英雄股份”、“英雄集团”的关系,认为250万元就是转让整个英雄集团资产49%份额的估价。

  上海企业文化与品牌研究所所长周元祝认为,媒体和社会的关注至少证明“英雄”品牌的价值。但此次连占集团总资产1%都不到的小改革刚出头就“夭折”,实在让人遗憾,这从一个侧面也给老品牌改制留下思考,说明老品牌备受关注。虽然资产转让金额不大,但社会地位和关注度很高,若改制前应向社会坦诚布公说明情况,打消各界疑虑,可能更利于改革推进,避免横生枝节。

  缺乏“华山一条道”的决心

  此次股权转让未果,也有其它方面原因。

  在转让挂牌后,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曾对3家意向受让方进行过评估,评估意见表示:“从资产总额来看,这些企业都属于中小型企业,而英雄金笔厂的注册资金本身就超过7500万,3家企业最大的也没有金笔厂多;从盈利能力来看,有的企业自身盈利能力不高,报表显示,其经营的毛利率较低,有的企业甚至亏损……这3家意向受让企业的条件不符合英雄金笔厂股权挂牌转让条件。”

  潘宏告诉记者,在英雄金笔厂转让股权挂牌后,先后有10多家企业询问情况,产权交易所的公告点击率也超过1500次。那么,为何英雄金笔最终却没有真正的“实力派”参购呢?

  这其中,出售资产吸引力实在有限也是重要因素。毕竟,如今的大公司收购股份时都尽量力求控股,而且大多数是看中英雄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,在大公司看来,这次出售,或许如同“鸡肋”。

  周元祝认为,出让方和受让方需求不对等。本次转让要求受让方必须是制笔企业,但受行业所限,国内制笔行业真正的实力派乏善可陈;同时,由于不涉及品牌转让,国际大牌如派克、万宝龙等不可能参与竞购,将英雄培育成自身对手。他还表示,现在英雄需要的不是产业资本投资者,而是战略资本运作方,能够帮英雄建立先进的管理、销售、技术、品牌等体系。

  在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看来,国企改革、老品牌的发展,关键在于能否打破思想束缚。“如果可能,借改制实现国资完全退出,因为国资退出反而能增加财政收入,比如上海家化,改制后企业经营更好了,2012年税收要比前年多缴1亿多元。”反观本次英雄股权转让,还可大胆突破一些。既要拥有品牌,还要绝对控股,确实难以找到好的受让方。

  英雄集团也承认考虑事项不周。“挂牌比预想的要复杂,方案也不够周详,就当作一次试水吧。”

  就在英雄金笔厂停止股权转让之后,普陀区相关部门计划以英雄集团为母体,先将区内包装集团、塑料公司委托英雄集团管理,再逐步将3家企业重组整合。同时,对于市场竞争型的生产经营板块继续本着开放性、市场化原则,以品牌和主要生产经营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和财务投资者。这种外界看来“谨慎前行”的发展方式,能否给英雄带来巨变,有待时间考验。

  激活老品牌体制要有真突破

  “英雄”的尴尬,是不少上海老品牌当下的缩影。

 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中心主任余明阳建议,一些老品牌完全可卖给有活力的民营企业,只要品牌留在中国,做大做强就是成功。针对当前遇到的“卖掉老品牌存在国资流失”的诟病,余明阳认为,老品牌价值不好评估,不能按照辉煌时的影响力测算。现实状况是,如果再拖下去,所谓的品牌价值将只成为理论价值。

  周元祝认为,经过多年改革,国企走出困境。但一些老品牌国企的生存却日益艰难,适应新环境难度很大。同时,对于国有企业负责人来说,不改革有风险,但风险可能较小;如果改革振兴,却可能面临更大风险,导致很多品牌就在踌躇不前中销声匿迹。他建议,与其让老品牌“等死”,不如真正“放出去”。

 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所长杨建文认为,推进股权结构改革,无疑是当下国企特别是老品牌企业走出困境的捷径。政府部门应走出“国有的,才是我的”的认识误区。股权改革后所有制发生变化,但是从产业角度看,品牌的发展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无弊。不可否认,由于部分老品牌包袱较多,顾虑重重,改革的有效性和风险性让企业掣肘难行。他建议,应该给国企改革建立“容错机制”,对改革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时纠正,不“揪辫子”、“打棍子”。

  “部分国有老品牌企业领导都带有官员级别。任期内,不太愿意冒着风险去创新投入,这可能会将业绩弄得很难看,划不来”。余明阳认为,如果在体制上实现老品牌企业领导“去官员化”,将是推进当前老品牌国企改革的一大动力。

  记者从市国资委获悉,鼓励创新、推进上海国资改革的相关方案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,新方案将通过“容错机制”为国资改革等改革创新提供制度保障。专家表示,“改革必将担风险,对切实推进改革的国企改革者,有的失误要‘免于处分、宽容失败’。”

(原标题:“英雄进退”留下怎样的思考)

分享到:
猜你喜欢

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
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北京警方:朱令铊中毒案最终无法侦破
  • 体育曼联官方宣布弗格森赛季末退休 视频
  • 娱乐张艺谋前妻忆离婚细节:巩俐的信把我击垮
  • 财经北京桶装水协会:我们无权下架农夫山泉
  • 科技搜索格局再生变:百度360腾讯竞购搜狗
  • 博客新白领标准:月薪两万有房有车
  • 读书民国韵事:黄金荣起家败家全在女人
  • 教育本科预警:你的专业被亮黄牌了吗?
  • 育儿丈夫被催起床怒砍怀孕妻子致其流产